评分策略

  1. 不分等级 在这种任务类型中,教师对学生的定量评价根本不感兴趣。学生对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但并不给它们评分。然而,如果需要的话,教师可以给学生的评价评分。这些“等级化的分数”形成学生的最终成绩。所以说,如果教师不对学生的评价评分,那么这项任务就没有最终成绩。
  2. 累积等级这是默认的等级类型。在这种类型的任务中,每个评价的分数由一系列“评价元素”组成。每个元素应该包含该项任务的一个独特的方面。一般地说,一项任务应包含5到15个评价元素用来评价和打分,具体数字根据任务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决定。一个同伴任务可以只有一个评价元素,并且存在一个和标准moodle任务相类似的评价策略。
  3. 评价元素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 对评价元素的描述。应该清楚陈述出元素是针对任务的哪方面进行评价。如果评价是定性的,最好给出如何确定好、中、差的细节。
    2. 评价元素的等级模式。有一些预先定义好的等级。从简单的yes/no等级到多点式等级,再到完全百分式等级。每个元素有它自己的等级模式,应该根据该元素可能具有的多样性数目选择合适的等级模式。注意:当计算总成绩时,等级模式并不决定元素的重要性。一个两点式等级和一个百点式等级,如果它们占有相同的权重,那么它们对结果具有相同的影响。

    3. 评价元素的权重。当计算任务的总成绩时,默认每个评价元素同等重要。当然,您也可以改变。譬如,您可以给相对更重要的元素设置较高的比重,也可以给不太重要的元素设置较低的比重。改变权重不会影响最高分数。最高分数值是由同伴任务的“最高分参数”确定的。权重可以是负值,这是一个实验性特征。

  4. 错误绑定等级在这种类型的任务中,提交的(作品)由一套是/否等级模式来评分。分数决定于分数表。分数表给出了错误的个数和建议分数之间的关系。例如,一个任务中需要呈现六个重要项,分数表将给出如果这六项全部呈现的建议分数是多少,缺省一项的建议分数是多少,缺少两项的...等等。如果某些项比其他项重要的话,可以增加权重因子。错误的数目是未出现的项数之和。默认每项权重为1。分数表很可能是非线性的,例如,对应一个任务中的10项,建议的分数可能是90%, 70%, 50%, 40%, 30%, 20%, 10%, 0%, 0%, 0%。评价者可以将建议分数向上调整20%,或者用其他的方法作为提交作业的最终分数。
  5. 标准等级 这是最简单的评分类型。提交的作业依据一套标准陈述来评分。评价者选择最适合作业的陈述。分数由标准表决定,这个标准表为每个标准给出建议分数值。例如,一项任务可能设有五个标准陈述,评价者必须从这五个陈述中选择一个来对应该任务中的每一个评价(评价者在评价的时候选取这五个陈述中的一个做参考)。同绑定等级一样,评价者可以将分值向上调整20%来给出最终分数。
  6. 量规等级 除了有多套标准外,这种评分类似于标准评分(等级)。每套标准涵盖一个特殊的“种类”,并可高达5种陈述。每套标准都有各自的权重,分数是来自每套标准的得分的权重组合。这种评分类型没有可调整选项。(这个就是一个量规,只不过从多方面考虑一个任务。比如说,让学生在学习青蛙的时候,对于理解青蛙的生命周期的程度给出了4个等级陈述,那么这就是一个标准等级。“描述青蛙的栖息环境以及它是如何支撑青蛙生命的”这一项又给出了4个等级陈述,这也是一个标准等级,那么这两个标准等级综合到一起就成了量规。当然量规不仅仅是两个标准等级的组合。) 综合一下:评价策略主要是提供给评价者的,这个评价者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评价者采取某个策略对同伴或者自己的作业进行评价,评价和评分是一致的过程,当您做出评价的时候,其实您就是给出了评分,因为每个评价等级都会对应相应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