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t Previous Contents

3. 有關無線連結的資訊.

這裡我總結一個最基本的無線網路環境.

3.1 物理層

第一層 ISO/OSI 有三種說明:

3.2 設定

兩種設定:

AdHoc是最簡單的方法(and the also the less scalable缺少升級的餘地),能使許多主機直接進行通訊. 限制性的條件是: 每個主機必需以可見的形式直接加入到網路當中(at least Ideally, because this problem could be solved at IP level! For more see Par 5.4).

            Adhoc mode 

                               A - - - - - C
                                 \       /
                               |   \   /   |
                                     /\
                               |   /    \  |
                                 /       \
                               B - - - - - D

在形組模式下,你使用基點(Access Point)與其它主機分享網路.

Infrastructure mode 
                                    ESS
 
          A - - - | - Access Point - -  Access Point - | - - - D
 
          B - - - |   BSS1                   BSS2      | - - - E
 
          C - - - |                                    | - - - F

對於B和C來說 D,E,F是不可見. 因為它們使用相同的ESS所以能很好地進行通訊. A , B , C 三個之間也是不可見的.

在一個像似戶外和戶內將短距離範圍和長距離範圍區分開的情形.

3.3 兼容性

請注意,全世界有很多的無線網卡,並非每個無線網卡之間都能進行良好的通訊. 為了更好地兼容,最好按下例方法使用:

3.4 我該使用Adhoc 還是 Infrastructure?

使用基點(Access Point)是消滅問題的最好方法,但是價格昂貴.理想當中,更集中的網路你需要使用Infrastructure形組模式. 只有少量主機時選用Adhoc. why to spend much money for few hosts? 要知道多花點錢可以省去不少的麻煩. Anyway be aware that if you spend much money probably all works well while spending less you could have some trouble.

3.5 Linux主機能不能當成基點(Access Point)來使用?

問得好! 最近有一種硬體可以做到: Prism2 你可以在這裡瞭解更詳盡的情況: people.ssh.com/jkm/Prism2


Next Previous Contents